为了解2013年中国画系毕业作品展的更多信息,校新闻中心记者采访了中国画系毕业创作指导教师周赞、肖蓝。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指导老师,谈谈您二位对今年毕业展作品特点的感受。
周赞(以下简称周):总体来说很好,三个展厅,都是大件展品,书法有15件作品,每个人有两到三件,数量较多。但展厅受局限,需要扩建,让大家的的作品能得到应有的展示空间。
肖蓝(以下简称肖):作品质量都还是不错的,年轻人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就像这幅林清妹的作品,她的创作反映了生活实际,画出了寝室生活的场景,赋有真实感,让人又有亲切感,愿意去品它。她对色调的掌握也非常到位,她的色调能表现处年轻人的心境,也是一种梦想的体现,画面温馨,但从这幅画中还是能体现作者的迷茫。旁边这幅作品的主观性较强,支离的画面,是运用片段的表现形式,在年轻的这个年代,竞争激烈,社会复杂,压力大,透过该作品,我仍旧看到的是年轻人的迷茫与空虚。有员工采用岩彩的绘画方式,不过这种方式虽说华丽美观,具有观赏性,但没有情感的体现,那也仅仅这是装饰画,艺术更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而不是材料的堆砌。黄卓颖用灰调衬托,用某个定格的动作神情表达某一瞬间的情感,对准确表达情感的要求做的很好。张蓉的作品中有较多的西方思想,同时融入国画元素,将人物头像放大,让画面空间变小,表现强烈压迫感。阮雪莹的《时光如飞》,从批判的反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构图打破常规,随意却并不凌乱。
记:今年毕业作品与往年有哪些不同?
周:杨云慧的小楷作品是关于林徽因的诗歌。字体较小,篇幅长,这是耐力与细心的考验,文字的构图别出心裁,其作品震撼令人赞叹。还有在瓷器上创作,选材别具一格。白岩峰的基本功了得,技法全面,无论字、画、印都有很深的造诣。
肖:学会欣赏,才有利于自己的创作。这次毕业展样式风格比较丰富,题材、技法、样式百出,但关键是对情感的准确表达,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就只能是装饰画,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要有对社会敏锐的感受力,不能让自己淹没于社会的大浪潮中而变得麻木,就像文学作品,是需要自己能感受的,创作艺术也是这样,需要自己感受,切忌闭门造车。
记:谈谈这些作品的指导思想吧。
周:其实艺术不需要太花哨,用心表达,把所学的都体现在作品中。老师的指导是为了和同学互动,但有同学认为老师的指导影响了他们自己本身的思维方式;其实不然,因为同学们仍处于初步尝试阶段,需要辅以成熟的思想来指导,以此为台阶打好功底;到自己能完全独立创作时,跳出老师的指导思维的圈子,发展自己全新的风格。作为员工,现阶段就需要吸收知识,将来才能为己所用,不要抱有排斥老师的指导思想的心理,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林清妹 工笔人物 《繁华的故事》

杨云惠 小楷《林徽因诗选》抄册页
(员工记者 杨智丽 刘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