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画系2013年秋季写生之三
打开相机,翻阅着此行的经历,回顾这为期两周的湘西、黔南之行,内心仍充满激情和快乐。这是我们2011级中国画系同学的第二次写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两个班级四十余人踏上写生之旅,先后去了德夯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凤凰古城、张家界四个地方,流连忘返。
第一站:德夯苗寨
熬过一天的车程,夜幕降临,环望周围,绝壁四起,想必是进入了峡谷之中,伴着月光,我们一行人托着行李走到住宿的地方,沿途潺潺水声,吊脚楼上的余光倒映在水中,点缀上斑驳树影,好一幅山水画卷。带着期待,第二天起个大早,吃过早饭,我们绕寨子熟悉一番,手中的相机也不停的收集各种美景,至于人物,得知苗族迷信照相会带走他们的灵魂,所以我们也只能入乡随俗,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山水间,放在吊脚楼上。顺流而上,溪边大大小小的筒车,吱吱悠悠地转动,不时会有几只鸭子游过。
德夯苗寨并不大,一上午基本走完了整个寨子,但据说寨子周边有四个峡谷,峡谷的尽头都有一倾而下的大瀑布,当然我们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顺溪边小路步行,至流纱瀑布,瀑布高百丈,落差极大。但由于现于枯水期,水帘零稀,不免有些失落。但沿路风景让我们是且行且停,溪边乱石、野草,溪中小鱼、螃蟹,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夜幕降临,坐在床边,听着窗外水流、虫鸣,握着笔,整理白天收集的材料,勾勒心动的景致,别有一番滋味。 
第二站:西江千户苗寨
走进西江,一幅巨大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铺满了三个山坡,坡下被一条小河贯穿,河上耸立了五座风雨桥,河边垂柳婆娑,街上苗家小饰品琳琅满目。还有那每一段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每一棵直指云霄的古树,每一座被岁月和风雨剥蚀的木楼,每一条曲折蜿蜒的小巷,和那些有序而又错乱的梯田,都让人心旷神怡。更别说西江千户苗寨夜景了,每到黄昏时分,千家万户就亮起了各自家的灯。随着天色越来越暗,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可以看到苗寨呈现那牛头的形状,我们陶醉在美景面前,唯有不停的按下快门。
在这吃饭、睡觉也有几分特色,每餐的长桌宴使我们一个班二十余人在一张长桌上吃饭,显得格外亲切。夜深时,躺下和室友说说悄悄话,谁知四周房间都听得一览无余,这也使得每晚可以和几个房间的同学聊天,可见木质吊脚楼的特点了。由于这个特点,我们也起得早了,看了一场当地苗族青年男女表演的苗族歌舞节目,虽然已有点商业化的感觉,但苗族人自己表演的歌舞节目还是有当地的色彩,华丽的服饰,欢快的歌舞都和美丽的爱情故事都能使我们更加了解苗族人民。还有一个苗族古歌演唱,原生态,演唱者全是寨中的老人,用苗族古语演唱史诗般宏大的古歌。也走进了当地博物馆,展示了苗族各种风俗和民族文化,讲述了苗族的发展及迁徙历史,勾勒了苗族精美的服饰和风景,这也让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了这个民族。

第三站:凤凰古城
初到凤凰,夕阳西下,沱江两岸早已华灯初上,灯红酒绿。晚餐过后,随小伙伴们漫步江边,两岸吊脚楼灯火阑珊,眼前薄雾中的虹桥显得有些遥远,江面河灯迷离,貌似人间仙境,耳边传来酒吧的喧泄声,顿时又回到红尘。等太阳真正升起,雾气逐渐散去,人们从各个角落冒出来,街上充满了各种新奇的玩意儿。众多家庭手工作坊在你面前现场展示祖传手艺:有芝麻没有芝麻的姜糖、不沾牙的糯米扭扭糖、甜甜的猕猴桃干、趁热打铁的银饰、苗族的传统服饰……一路看过,尝过去,简直味觉的享受,当然也万分养眼。
相信每个人初识凤凰,都是缘于沈从文的《边城》,我也不例外。沈老笔下的凤凰古城,绵亘逶迤于武陵山脉深处,倚山而筑,环以石墙,濒临沱江,群山环抱,河溪萦回。唯有身处其境,方能感受其韵味。至此,当然要去沈老的纪念馆参观一番,使我们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午饭后,泛舟沱江,放眼江边,探出许多参差不齐的屋檐,房底一半在江上,由错落的圆木支起,一半在陆上,垫着大块青石板,稍大一点的建着小阳台,每家每户的屋檐上都对称地吊着几串仿古的大红灯笼,这好处是要入夜后才能享受到的。转眼间,竹筏泊于万名塔边,岸边即到万寿宫,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的部分艺术作品也在此收藏,让我们不得不驻足观摩。随后,沿江流而下,继续行走。

第四站:张家界
早早从凤凰出发,午间时分赶到张家界天子山,放下行李,没顾上吃午饭,便游于山间,站立在各个观景台上,极目远眺,那山、那峰好似一把利斧随意砍伐而成,像竹笋、像毛笔、像宝剑、像绣针,如柱、如鞭、如塔,似禽、似兽,高低不齐,清瘦孤绝,凭空而立,直指云霄。而峰巅每处缝隙,都林立着苍松翠柏,造势独特,景象万千。顿时神清气爽,乏意全失。
清晨旭日升起,眺望远方山间云雾如瀑布,如流水,似惊涛骇浪,似万马奔腾,踏上云端,俯视眼前的磅礴气势,可谓气吞山河。顺山间石板小路而下,顺金鞭溪缓缓前行,一步一景,一景一画,连绵不绝。伴上潺潺溪流,鸟儿轻鸣,感觉特别的舒适和惬意,不一会斑驳的阳光却又偷偷地透过树影斜照在你我的身上,暖暖的,这种感觉也是妙不可言。下午时分,坐进缆车,则是饱览无遗,不过也不敢多向下看,向远处极目横扫,此时身处高处,所见情景与地面有很大不同,看的范围大了,视角也在不停地变化,只见一个个小而高的山峰像雨后春笋般从眼前掠过,加上云雾缭绕,好似天界。回到山顶,附看,下临深渊,峰柱林立、谷底群峰尽在脚下,每座山峰造型各异却无不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千姿百态、呼之欲动,怎不让人流连忘返。

转眼间,两周的写生之旅画上句号,一切的不舍,一切的回忆只能待我们整理在画卷上。回到学校,我们要继续前行,我们能真切的说出:不枉此行!
2011级国画2班 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