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唱响时代主旋律
当代中国提倡传递正能量,而感动中国这一栏目就是作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而存在的,它不仅是为那些有着优秀品德的人颁发荣誉奖杯,更重要的是把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加入他们的行列,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样中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代代传承。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没有中断的国家,可想而知我们国家的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是多么的深厚,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有一些不良的风气在侵袭着这个社会,人们变得世俗化,一味的追求金钱、名誉、地位,贪婪、自私、腐败无一不有,有的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放弃了应有的道德观,古人的那种正气已然淡去,社会风气日渐萎靡。
为了国家的长期发展,人们意识到不能再让社会这样继续下去了,所以“正能量”一词应运而生,感动中国就是为了向全社会传播正能量,唤醒人们心中爱与奉献的意识。每次看感动中国都能触动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我想不仅是我每个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是,看到那些人的故事和背后的爱与奉献,都能给予我们很深的触动,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当看到他们这种融化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以至于整个社会。
不论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夫妇;“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好心人“炎黄”张纪清;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守护父亲——朱晓晖;科学先驱师昌绪;还是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所有感动中国的获奖人物都是这个社会的楷模时代正能量的代言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他们学习,把他们的精神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
他们都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人物却为我们书写着大爱。是啊,大爱无疆,他们用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这个世界还有爱,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融化了我们渐已冰冷的心,正因为他们的那份执着与坚持让我们感动着并相信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阳光。
感动中国不仅仅只是一个颁奖礼,它将正能量传递,唱响了时代的主旋律,让我们懂得了爱与奉献。
王诗琦
2015.3.28
感动发于心,成于行
——观《感动中国》有感
感动,什么叫感动?我想,字典上的解释并不足以解释清楚。感动,可以是名词。表示心灵的一种状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一种行为对心灵的震撼。感动中国,自我上小学起就有,而《感动中国观后感》,也是从童年写到了成年。每一年的获奖人物都不一样,每一年的感情也不一样。今年,我也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感动中国人物,从我记得最开始的洪战辉,田世国,到今年的于敏,张纪清等等。说句实在话,绝大部分,都是小市民,小职业。当然,我不是否定国家文化,科技工作者,但真的大多数感动中国人物,都来自小地方,某市某县某乡,生僻得我们都不知道中国还有这么个地方。或者说,你见过感动中国人物来自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吗?不能说没有,至少是非常少吧?那么问题就在这里:为什么都是小城市,小乡镇,小市民,小职业者感动中国,感动我们呢?
我在这里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他们不在繁华都市,没有强烈的追逐名利之心,没有所谓“赚大钱,做大官,扬大名”的想法,有的,是一颗爱人,单纯善良之心。我在这说的爱人,单纯,善良不是一般定义上的基本道德,而是一种更高尚的,发自人的本心,是心灵最初的情感,也是这些大城市里的人学也学不来的美德,是真正的美德。
另外,我觉得还有一点,也是他们感动我们的原因:他们都一直默默于行动,从不宣扬,也不愿宣扬。总而言之,说少而多做。
我们现在做一个对比。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张纪清老人,多年来化名“炎黄”匿名捐款,不做声不做气,今天他的事迹展示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泪流满面。再对比一下,就说陈光标,有钱人。捐款一卷数字就是大得吓人。我们知道他是富豪,可陈光标捐了这么多,怎么没有人提名他“感动中国”?或者试想一下,就算他评上感动中国,有几个人会为他的事迹感动落泪?这个暂且不论,大家想得到。名人明星们,常常高调做慈善什么这个基金会,那个基金会,神秘公益慈善照片一发就是头条。但是,这里有几个人能带给我们像张纪清老人这样的感动》可以说是没有的。为什么?这个答案应该很明显吧,说的太多,行为高调,即使最初存着点善意之心,到后来也就丢掉而奔名誉而去了吧?为什么做慈善?因为关怀,关心,愿帮助他人,这才是公益和慈善的初心!不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曝光率而作秀!名人明星们有的是钱,有的是金山银山,但做公益慈善,不是就需要钱,更要一分爱人,关怀之心。
说多无益,古人云“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请大家自己评判,以我们老祖宗的话来判断,哪些是君子?话多伤神,多参悟道者最讲究的是静心,静心则思远。说那么多,不行动,有什么用?光说不练,假把式俗话里也是这个意思。
最后,用我敬爱的习近平的一句话做结尾:空谈误国,实干安邦。
刘思媛
2015.3.30
观2014感动中国人物有感
我们在班会上,观看了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这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柔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
在2015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有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有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有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但是在这些人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坐标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2014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一个平凡的老人,确坚持做捐款这一善举三十年。“捐款是一个小的善举,但是把这样的一个善举坚持三十年,这早就是一个不平凡的举动”主持人这么对张继清老人说。而老人的回答却是“这都是些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当我们看到一个慈祥的脸庞面带着笑容说出这些话时,心中也为之动容。我们都应该为这个社会尽一份力不是么?我们曾经受到过多少人的帮助,如今我们有能力了也应该回馈社会不是么?我们应该让互相帮助这个优良的社会风尚传承下去!
当老人的秘密被发现时,他第一句话是“哎,没藏好”。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当他们居住的房子越换越小,当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朴素,而坚持着捐款的时候。这份坚持27年的凡早已承载了满满的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大爱深沉!
看过《感动中国》之后,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生活中从来就不缺乏感动,只不过是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忘记了用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些让我们的内心能为之震撼的感动事迹。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不管怎样,我希望被遗忘的仅仅是名字,是符号,而不是其背后蕴含的一种精神!
左诗雯
201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