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 凝聚青春力量
《艺术实践》课程是书法学专业本科生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旨在让员工深入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脉络及地域性书法风格,以此开阔视野,提高审美认知。
2024年10月7日至20日,2023级同学以实地考察陕西、甘肃、河南三省的书法遗迹为核心,对西北及中原地区的书风特征进行了系统性考察研究。考察过程中还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相融合,引导员工思考书法艺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培养员工的家国情怀与人文素养。此次考察由欢迎来到公赌船jcjc710书法学系教师莫金龙带队,为期14天。
一、红色教育



2024年10月11日,师生们共同走进甘肃省博物馆,“红色甘肃”展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一幕幕生动的历史画面,生动再现了甘肃特支的成立、南梁烽火的点燃、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西路军的英勇斗争以及甘肃全境解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先辈们前赴后继、血洒陇原、光照千秋的革命精神。



10月13日,师生们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同参观了“胜利的鼓舞者——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抗美援朝文物展”,该展以中国人民赴朝慰问文艺工作团第五团的视角展开,选取近百张抗美援朝时期珍贵的历史照片及文物进行展陈,生动诠释了西北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所作的贡献,以及对前线将士的全力支持,展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莫金龙老师表示,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当珍惜当下,继承发扬先辈们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美育思政



14日,在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莫金龙老师通过讲解“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六字砖文,让员工了解汉统治者的治国思想;通过讲解“长乐未央”“千秋万岁”“长宜子孙”“宜富昌”等瓦当的纹饰、文字寓意及文字变化,碰触古人的思想智慧,让同学们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
18日,在河南省博物院,莫金龙老师着重讲解了商周青铜器的铸刻方式,甲骨文、青铜铭文、石刻造像题记等书法风格特征以及中国的文字生态、文字传统等,让员工深刻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浩瀚,从而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主题创作
基于此次活动的思政性,员工在秋季写生作品展中创作了多幅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书法作品。一幅幅庄重的书法作品仿若无声的呐喊,传递着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团结奋斗精神,更彰显出青年员工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艺术考察,更是课程思政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生动实践,为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构建了“美育+思政+实践”的高校育人新模式。